太师椅和官帽椅有什么区别

1、官帽椅

官帽椅是以其造型类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名,可分为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式官帽椅两种。南官帽椅从造型上看,不如四出头式大方,但南官帽椅在装饰手法上比较容易发挥,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装饰椅背及扶手;用材可方可圆,可曲可直。它的特点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脑相接处做出软圆角,由立柱作榫头,横梁作榫窝,横梁压在立柱上。“S”形椅背多采用边框镶板做法,中分数格,或镂雕一透孔如意云头,或浮雕一组简单图案,美观而大方。通常成对陈设使用,很少单件陈设。

四出头官帽椅,所谓四出头,实际上就是靠背椅子得搭脑两端、左右扶手的前端出头,背板多为“S”形,而且多用以一整块板制成的。该椅子的扶手尽头磨成圆头,给人以柔润、圆滑的感觉。朴素大方的造型和清晰美丽的纹理色彩,形成俊逸高洁的风格和特点。明清两代均有官帽椅,但制作上有所不同,主要表现在搭脑、靠背及扶手的区别。清代官帽椅的搭脑多用罗锅枨形或花形,靠背、扶手大多有花饰,与明代简洁朴素的风格截然不同。

2、太师椅

太师椅是中国古典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,它最早使用于宋代,以后在宋元明清的诗书、名人笔迹以及现今流行的几部有影响的辞书中均有记载和描述。太师椅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。到了清代,太师椅变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。

太师椅的靠背椅、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,样子庄重严谨,因为是清代流行,所以具备了清式家具的特征,比如用料厚重,宽大夸张,装饰繁缛等等。它所有的这些特征,都是为了一个目的,就是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,这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——它是“太师”所坐的椅子。

两者从外形就可以区分。

官帽椅分为两种。一种是四出头官帽椅,是明式扶手椅的典型式样之一,其特点是重视曲线,搭脑正中削出斜坡,两端出头,形似官帽,所以称为四出头官帽椅。另一种是南官帽椅,南官帽椅的特点是搭脑的两端和两个扶手的前端均不出头,但搭脑仍向后凹进,形似官帽,故称之为南官帽椅。

太师椅最能体现清代家具的造型特点,它体态宽大,靠背与扶手连成一片,形成一个三扇、五扇或者是多扇的围屏。太师椅是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,它最早使用于宋代,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。到了清代,太师椅变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,而且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。

官帽椅 顾名思义,官帽椅是由于像古代官吏所戴的帽子而得名。古代冠帽式样很多,但为一般人所熟悉的是在书中和舞台上常见的,亦即明王圻《三才图会》中附有图饰的幞头(图上)。幞头有展脚、交角之分,但不问哪一种,都是前低后高,显然分成两部。倘拿所谓官帽椅和它相比,尤其是从椅子的侧面来看,那么扶手略如帽子的前部,椅背略如帽子的后部,二者有几分相似。也有人认为椅子的搭脑两端出头,像官帽的展脚(俗称“纱帽翅”),故有此名。其说似难成立。因官帽椅的进一步区分即有“四出头”(搭脑和扶手都出头)和“南官帽”之别。而所谓“南官帽椅”是四处无一处出头的。可见名为官帽,并不在搭脑出头还是不出头。

和圈椅一样,始于宋朝。 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进行命名的椅子,足以展现了当时太师的身份有多高了,如今作为家具也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。它最能体现清代家具的造型特点,它体态宽大,靠背与扶手连成一片,形成一个三扇、五扇或者是多扇的围屏。
官帽椅以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而得其名。官帽椅分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式官帽椅两种。古代冠帽式样很多,为一般人所熟悉的是在书中和舞台上常见的。

大清翰林古典红木家具图片34.jpg